上周小編冒死和大家分享了,關于當前手機屏幕顯示技術 OLED,潛藏的問題和對健康的隱患:LCD 和 OLED 屏幕,手機廠商為何不提對用戶眼睛的傷害?
不少電粉表示,以前不知道這些事情,眼睛從來沒有不舒服,自從看了我的文章,現(xiàn)在看手機屏幕就像在直視太陽。
不過大家不用擔心,因為 OLED 的陽壽也長了。用不了幾年,新的屏幕顯示技術 miniLED 和 microLED,就能取代 LCD 和 OLED。
今天小編就繼續(xù)來給大家說道說道新技術到底是怎么回事,保證幾分鐘讓你們搞懂 LCD、LED、OLED、miniLED、microLED 之間的關系,看清手機屏幕的未來。
在開始之前,要先糾正兩個普遍存在的誤區(qū)。首先是 LCD 和 LED 的區(qū)別。因為三星帶頭的一眾廠商,在宣傳 LED 背光電視時,偷換概念直接說成 LED 電視,導致很多消費者以為 LED 是和 LCD 對立的一種屏幕技術。
實際上 LCD 是液晶屏幕,例如電視、電腦的屏幕,而 LED 則是發(fā)光二極管,是光源器件,是燈泡的一種。
我們都知道 LCD 屏幕本身不發(fā)光,它的原理是讓背光源發(fā)出的白光,通過紅綠藍的液晶面板來成像,相當于把白光染成其他顏色。
而 LED 這種光源器件,就是 LCD 背光源的一種。因此廠商宣傳的 LED 電視,就是 LCD電視的一種。
而 OLED 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有機發(fā)光二極管」,指的是 LED 這樣的光源器件。但使用更普遍的是 OLED 屏幕,是與 LCD 對立的一種屏幕顯示技術。大家都知道 OLED 最大的特點是自發(fā)光,每一個像素都可以單獨開關,因此很多人認為 OLED 屏幕中每個像素就是一個 LED 小燈泡。其實 OLED 發(fā)光靠的是正負極之間的有機化合物涂層,當電流通過的時候,電荷載流子從電極遷移到有機薄膜中,直到它們在形成激子的發(fā)光區(qū)域中重新結合。
一旦形成,這些激子或激發(fā)態(tài)通過電發(fā)出光(電能轉化成光能)。
因此 OLED 并不是一個個 LED 燈泡組成,它更像是一層薄膜。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工作原理,OLED 屏幕在電壓過低時顯示質量會不穩(wěn)定,因此才需要使用PWM 調光。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眾多廠商力捧的 mini LED。近幾年,很多新電視和高端顯示器,將 miniLED 帶入我們的視野。
LED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是一種光源器件,是燈泡,現(xiàn)在在它前面加個mini(迷你),顧名思義,就是迷你型的 LED 燈泡。
單個 miniLED 的尺寸大約是0.1mm,差不多是標準 LED 的 1/5。
較小的尺寸意味著在同樣的面積下,能夠封裝更多 LED 燈泡,不過小是小,也還不到每個 miniLED 就是一個像素的地步。
因此 miniLED 主要還是作為 LCD 的背光源存在。
LCD 依靠背光源,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傳統(tǒng) LCD 背光源,一個燈泡要為成千上萬個像素點提供光源。當一個區(qū)域中需要顯示不同亮度的顏色,一個燈泡只能按最亮顏色的標準來發(fā)光,而較暗的顏色,就只能靠那部分區(qū)域的液晶面板稍微關上一點,阻擋一些光源來實現(xiàn)。
但即便將液晶面板完全關閉,光線依然能夠穿透屏幕,因此 LCD 無法顯示真正的黑色,只能以灰色代替,這就導致 LCD 屏幕的色彩,始終不如 OLED 屏幕艷麗,因為對比度不夠。
上圖中,左側是在電視上顯示的圖像,右側是該圖像背后的背光矩陣的發(fā)光情況。比較有效的做法,是縮小單個背光燈源的尺寸,讓一個光源只負責幾百個甚至更少的像素量,這樣就能間接提高對比度。
miniLED 背光源也因此成為手機屏幕的未來大熱門,這些產品的背光板通常提供數(shù)千個miniLED 燈,屏幕被劃分為上百個獨立的調光區(qū)域。
上圖中,左側是在電視上顯示的圖像,右側是該圖像背后的 mini LED 背光矩陣的發(fā)光情況,是不是要精細很多?,F(xiàn)在已經有大量廠商投入 miniLED 的生產。據(jù)爆料,今年的新 iPad Pro 也將采用 miniLED。如果你今后有機會選擇 miniLED 背光電視或顯示器,不用猶豫,相較于傳統(tǒng)LCD,提升也是肉眼可見,當然成本也是。
然而,縱使 miniLED 如此精細,也難以與 OLED 屏幕這種像素級控制相比。所以有句話說, miniLED 也只是一個過渡技術,是近幾年的方向,但不是最終方向。
MiniLED 還不夠小,目前屏幕廠商努力的最終方向,也是即將引起顯示技術革命的,是 microLED 技術。
LED 確定了它也是「發(fā)光二極管」,而從前面的 micro(微型)可以看出,它比 mini 還要小。
單個 MicroLED 的尺寸大約 0.01mm,是標準 LED 的 1/100。
在傳統(tǒng)電視的尺寸和分辨率下,這個尺寸足以作為單個像素存在,這也是為什么廠商會大力發(fā)展 microLED,它是有實力挑戰(zhàn) OLED 屏幕的技術。
MicroLED 幾乎解決了 LCD 和 OLED 所有的缺點。首先是不需要再當別人的陪襯,microLED 自己足夠小,組合起來就是顯示面板,不需要再液晶板下面做 LCD 的背光。
從而 microLED 屏幕的厚度足夠薄,甚至比 OLED 屏幕還薄,可以有效降低設備的體積和重量。
當 microLED 作為獨立的像素,意味著可以單獨控制每個像素的開關,因此也可以降低能耗。以上兩點是 LCD 在移動端被 OLED 打敗的主要原因,具有這些優(yōu)點,讓microLED 有資格在移動端叫板 OLED。MicroLED 也解決了 OLED 屏幕一生的痛。
因為它的無機二極管血統(tǒng),microLED 亮度可以輕松高達 5000nit,差不多是 OLED 屏幕峰值亮度的 5 倍。
如果 OLED 屏幕以這個亮度顯示,直接就燒了。另外,OLED 屏幕的有機屬性,也導致它的壽命很差,時間越長,色差越明顯。而 microLED 就不存在燒屏的問題。
不過 microLED 目前還未成熟,或者說還不夠小。
目前三星、索尼、LG、TCL等廠商,都已經展示過他們的microLED 電視,幾乎都是 100 英寸左右的 8K 屏幕,占滿整面墻壁。
之所以做大,是因為在更小的尺寸下,屏幕無法塞下這么多 microLED 燈泡。不過好在 microLED 的尺寸還能繼續(xù)縮小,三星已經展示過 75英寸的產品。
相信兩年內就能看到正常尺寸的 4K 電視,然后再稍微加把勁,microLED 屏幕就能應用在手機上,成為手機屏幕的未來。
另外,有可靠消息爆料,蘋果早在 2018 年就開始投入 microLED 的研發(fā),未來的蘋果產品可能會用上自己的 microLED 屏幕。
現(xiàn)在大家應該知道LCD、LED、OLED、miniLED、microLED 之間的關系了,目前看來手機屏幕的未來會繼續(xù)在microLED 上發(fā)力。
但是,雖然咱們電粉人均月入百萬,但小編還是不建議大家去購買 microLED 電視。目前已發(fā)售的 microLED 電視,售價在幾十上百萬不等,主要是技術溢價太高,一些廠商甚至將其作為概念產品,不對外銷售。咱不去交這個智商稅。
相信隨著對 microLED 的探索更加深入,價格很快就會降下來。
就像 8 年前一臺 55 英寸 OLED 電視的售價近 10000 美元,不到十年價格已經降低 90% 以上。所以大家理性消費,目前 miniLED 是一個不錯的過渡選擇。
本文編輯:@ 小淙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