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主流低價位入門電腦整機,銳龍 5 5600G + B450 主板搭配雙通道 16G 內(nèi)存條、500G 固態(tài)組合,在很長一段時間那都是獨一檔的存在。當然,其最大魅力還得是 AMD R5 5600G 這顆 CPU。
7nm Zen 3 架構(gòu)、6 核心 12 線程、最高單核睿頻 4.4GHz、16MB 三級緩存、65W TDP 功耗……
別看它核心規(guī)格中規(guī)中矩,內(nèi)部集成 Vega 7 核顯才是其封神的關(guān)鍵。
7 個 CU 單元、448 個流處理器,主頻達到 1900 MHz,雖說大型 3A 玩不了,但 LOL、CF 等騰訊全家桶網(wǎng)游咱應(yīng)付起來還是輕輕松松。
與 Intel 不一樣,此前 AMD 桌面 CPU 大部分是沒有核顯的。像 R5 5600G 這樣集成一顆不錯性能核顯的 AMD 桌面 CPU,被稱為 APU。AMD 針對推出 APU 就是認準了不是所有用戶都有大型游戲需求。
日常辦公、家用、輕度網(wǎng)游場景,僅 2000 元左右的 R5 5600G 核顯主機屬實香得一匹。站在我們的角度來說,不是高端游戲整機裝不起,而是 R5 5600G 更具性價比。
AMD 在 2021 年6 月份發(fā)布了銳龍 5000 系桌面 APU R5 5600G、R7 5700G;整整兩年半時間過去了,至今咱也沒看到下一代桌面 APU 身影。原本期待的銳龍 6000G 說跳票就跳票。
講道理銳龍 7000 系 CPU 發(fā)布這么久了,7000G 怎么也該來了吧!不過哈小憶要說不過了,根據(jù)最新消息,銳龍 7000G APU 可能真要再次沒了……
AMD 這命名方式,主打一個隨性……
港媒 HKEPC 透露,AMD 新一代桌面 APU 早期工程樣品已經(jīng)給到主板廠商進行 Bios 程序相關(guān)測試。
其中 R7 8700G 與 R5 8600G 基于完整的 Pheonix1 核心,前者 8 核 16 線程,集成一顆 12CU 單元 RDNA3 核顯,后者為 6 核 12 線程。
而 R5 8500G、R3 8300G 則基于精簡版的 Pheonix2 核心,由 Zen4+Zen4c 兩種核心組成。這有點類似隔壁 Intel 的大小核,但又不完全像。
R5 5600G 的 vega 7 核顯都有 7 組 CU 單元,R5 8500G、R3 8300G 4 組CU 多少有點鬧著玩了??磥磉@一代銳龍 8000G 重頭還得看 R7 8700G 與 R5 8600G 兩款。
新一代架構(gòu)加持,除了 CPU 性能提升,在核顯能效、頻率等方面應(yīng)該也會有不小幅度提升。那么這種情況下,12 組 CU 單元的 8700G 核顯表現(xiàn)就相當值得期待了。
至于銳龍 8000G 的發(fā)布時間目前還沒有確切消息,小憶猜測可能會在明年一月份的 2024 CES大會上亮相,大家可以耐心等待,在正式發(fā)布之后小憶會給大家第一時間更新。
本文編輯:@ 小憶
?本文著作權(quán)歸電手所有,未經(jīng)電手許可,不得轉(zhuǎn)載使用。